单仁资讯

课程 方案 服务 工具

2020的最后一天,我想和你聊聊这些事2020年12月31日 11:47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也是2020年最后一个清晨。

这一刻东方渐晓,寒风凛冽,气候宜人的深圳也感受到了席卷全国的寒潮。

其实,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已经经历了许久的经济寒冬。

我也有许多思考想在2020的最后一天,跟大家花点时间聊一聊。


2019年的时候,我跟大家讲,经济渐冷,商业的分水岭已经呈现,这会是“突围”的一年。

2020年,很不幸,我们遇上了疫情,没有在2019年突围,开始转型,找到第二增长点的企业,很多都倒下了。

而即便是那些突围而出的企业。

“活下去”,就是胜利。

这句话,我想我们很多企业老总都深有体会。

而即将到来的2021年,依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后疫情时代,全世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路阻且长,但是,假如我们能看懂“风”会怎么吹,就能更好帮助我们稳健的前行。


尽管,今天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智慧,去评估这场全世界预计感染人数将会超过9000万甚至一个1亿(到昨天晚上21点,已经感染8200万)。

未来,也许这场疫情在全世界会超过200万人死亡(截止昨天晚上21点,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79万)。

如此巨大的灾难带给世界经济政治和地区格局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还难以评估。


但是,我们从2003年的非典,带动中国网络零售的快速崛起,大概能看出当年,只是局限于中国,影响面远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疫情,对中国经济以及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而评估这一次的疫情,我们相信,变化会更为巨大。

全球的疫情远远没有结束,而是步入了一个持续性反复的后疫情时代。

从这几天英国封国,全球40多个国家切断了跟英国的联系,日本也开始封国到接下来一系列的措施,一定会让全球消费市场以及全球供应链加大在在线购物和采购的迫切需求。

在国内,我们从新冠疫情对中国网民结构的影响,去看在线消费人群的变化。

2007年中国网民人数2.1亿,50岁以上的中老年网民占比只有5%,总数只有1000万左右。

到了十年之后的2017年,中国网民人数发展到7.51亿。

但是,50岁以上网民人数占比才刚刚破了10%,总数也只有8000万,老年网民仍然是网民中的少数派。

但是,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改变了这样的结构。

从2020年3月到6月,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中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网民增加了6100万人,中老年网民人数累计升至2.14亿。

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最初十几年都没能达成的年龄结构的跨越。

现在的中老年的网名人数在全部网民9.4亿当中,占到了22.8%。

2020年的全球疫情,带来了互联网流量的激增,也带动了全球消费向线上的迁移。


根据云科技时代杂志报道,全球智能云安全厂商Akamai观察到,2020年3月全球互联网流量激增了30%,超过日常流量的10几倍。

也就是说,在疫情下的短短几周内,互联网新增流量超过过去一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总合。

随着疫情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流量与日俱增。

我们经常说,中国的互联网一直都是年轻人的世界,网上商业主要针对年轻人的市场。

但是,今天有2.14亿有时间、有能力的中老年网民进入了互联网,我们的企业又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

在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初期,是以关注流量、数量为中心,今天是不是要考虑把流量进行分类?有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客户的服务呢?

走进互联网,企业的决策起点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考虑借助用户的深度接触,创新更加亲密的用户关系呢?

企业经营是不是应该从上半场的流量时代,转变成接下来的留量(也就是留存老用户)的时代了呢?

我们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要考虑从单一收益的盈利模式转向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持久盈利模式呢?

在新冠疫情正在对全世界商业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企业经营是不是需要加快在线化和数字化步伐,实现对企业业务的重构呢?

是的,后疫情时代,一切商业模式都值得重新考虑。


当然,看到变化的人会有很多,但能付诸于行动的人会很少。

为什么?

因为认知差异。

前几天,我在北京遇到一位前来上课的新同学。

每次我看到新同学,我特别愿意与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想法。

聊天中,他就告诉我,早在2013年,自己就接触过,摸索过互联网。

他们做过网站,也在平台上投放过广告,几年时间,除了损失了几十万以外,他们一无所得。

于是从那时开始,他就坚定的认为互联网是骗人的,他的生意不适合做互联网,任何人劝他做互联网,他就一概认为是骗子。

7年后,为什么他又来到我们身边,准备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互联网呢?

原因很有意思,是因为后来他逐渐发现,周围的同行怎么都开始在互联网上做得风生水起了?只剩下他还在十年如一日的老调重弹。


于是,他私底下去别的企业考察交流,看到了一部分我们的资料,最后他摸着来到了单仁资讯。

而这位企业家听完我一上午,关于疫情期间影响企业存活的三大关键点后,下课了就找到我非常感慨的和我分享他的经历。

交流中,他露出非常遗憾的神情,因为自己的错误认知,耽搁了自己的事业。


当你同时给猴子一根香蕉和一根金条的时候,猴子会选什么?

猴子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香蕉。

选择香蕉而不是金条,是由猴子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因为猴子不明白金条的价值,他更不懂一根金条可以买到无数多倍的香蕉。

同样,在我们的身上,如果我们不明白“黄金”的价值,那我们就永远赚不到下一个黄金。


这位新同学的经历,也让我联想到1991年,深圳第一次以认购抽签的方式公开发行股票的事情。

那时候,我在美国协和(中国)商业集团做财务总监,因为我研究生修读过西方财务,知道证券是投资的重要方式。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进入证券市场,是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当时我们财务中心有七八个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异口同声跟我说:

那都是骗人的,你会死惨的。

因为在这之前的大半年,深圳发行的股票已经连续9个月下跌了。

按照这次的申购规则,每张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张认购抽签表。

我只有一张身份证,于是,我告诉我的同事们,如果他们不买,就把身份证借给我,由我来申购。

那一天,我总共收集了10张身份证,在银行排了一通宵的队,和一个来深圳看我的同学聊了一晚上的天,每个人喝了三支啤酒。



结果我的运气不错,10张认购抽签表被抽中4只股票,每只2000股,当时发行价都在4元左右。

这些股票在一年内陆续上市,每支股票投资8000元,一上市几天时间就能赚到4万块左右。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凭借着认知差异赚到的一大笔钱。

转眼就到第二年,1992年,深圳第二次公开抽签发行股票。

到这一年,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赚钱的机会,于是全国超过1000万张身份证被邮寄到了深圳。

最后发生了著名的“8•10”事件。

《教父》这本书当中,马里奥曾说过一句话:

“在一秒种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了半辈子也分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有不一样的命运。”

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钱,除非靠运气。

但遗憾的是,人啊,并不总是那么好运。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表面上是物质和财富的差别,本质上是认知的差别。


除了看清变化,了解认知,还有一点,我也想跟大家说一说。

在冬天,除了要穿多一点,也别忘了在炉火旁读书。

人的衰老,因为停止学习与成长;企业的衰落,因为停止拓展与增长。


我在前两个星期,一周时间辗转去了全国东南西北4个城市调研讲课。

中间虽然行程很紧张,当地的同学就自发送我去机场,中途,有位同学李总就跟我说,“老师,您真的太辛苦了”。

我说,“其实,我真的太幸福了”。

在我的人生词典中,从来没有“辛苦”两个字,只有满篇的“幸福”。

在人生的今天,我还能有机会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智慧,帮助无数创业者用互联网把生意做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和我童年时期比起来,今天的工作强度和节奏真的不算什么。

我12岁初中毕业(5岁读书、小学5年,初中2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资格进入高中学习,一个12岁、身高只有不到1.5米的孩子,就这样被迫回到农村。

那种绝望和无助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

只要尝过侵入骨髓的苦,一杯白开水都会喝出甘甜的滋味。

互联网日新月异,各种营销平台、工具和方法更是斗转星移。

想要站在营销领域的前沿,不浪费那些来听课的同学们的每一分钟,不浪费大家的每一分钱,想要能帮助学员持续用好互联网,我和我的团队就必须不停的奔跑。

只要坚持奔跑,人就不会老去。

罗曼·罗兰说,“多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一个人的衰老,来自停止学习与成长;一家企业的衰落,来自停止拓展与增长。

能跟这个时代一起奔跑,是一件无限幸福的事。

能够一直想着他人,能够持续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你就不会衰老。

我们要做的,是把眼睛从天上,放到地下,看清变化,看清脚下的路,也看清我们的消费者。

静下心来,提高能力,提高效率,也提高认知。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被逾越。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也藏着属于我们的红利和机遇。

保持学习,保持增长,每个冬天的终点,都是春暖花开。


2020,再见。

2021,我们正在路上。

领取1980元课程礼包
  • 公司*
  • 姓名*
  • 手机*
  •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