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063天
01
A股永远都不缺少“韭菜”,只是没想到,这棵“韭菜”这么大。
大家耳熟能详的“国药”云南白药,10月28日公布了今年的三季报。
前三季度,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283.63亿,同比增长了18.52%,然而增收却不增利,净利润只有24.51亿元,同比下降了42.38%。
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扒开财报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人家不是别的亏了,而是炒股亏了15亿多,才导致增收近20%,利润却降了近一半。
云南白药结结实实的成了今年A股上市公司中,最粗壮的那棵“韭菜”。
反观另一个“国药”品牌片仔癀,它的经营就稳健的多了。
前三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61亿,同比增长了20.55%,利润更是夸张,20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1.36%。
最重要的是,跟云南白药虽然亏了15亿,但是仍然有87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持仓相比,片仔癀的交易性金融资产2020年底只有1万多块钱,今年3季报干脆就没了,不可谓不稳健。
更让白药的股东们气愤的是,热爱炒股的云南白药市值(截止21年11月19日收盘)现在只有1155亿,片仔癀却有2700亿的市值。
收入云南白药多4倍多,市值不到别人一半,你说气不气人。
果真是上市公司炒股不如炒自己?
02
我特意看了看云南白药这两年的财报和相关新闻,就可以发现,这家百年品牌沉迷炒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2019年之前,云南白药从来没有进行过证券投资类业务,2019年当年云南白药就投了72亿元进行证券投资,然后逐年增加。
巧的是,2019年正是陈发树正式担任云南白药担任联席董事长的年份。
而陈发树是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新华都的老板,此人在江湖中颇有“股神”的称呼。
其最著名的操盘便是2000年以3359万的价格买了紫金矿业9500万股,等到08年紫金矿业回归A股的时候,这9500万股已经价值155.29亿,8年翻了460倍。
云南白药在近年来两份关于利用闲置资金开展证券投资的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投资执行团队由董事长/联席董事长牵头组建。
所以很多人都在怀疑,云南白药这两年突然热衷炒股,很有可能是因为来了个“股神”当领导。
不过,抛开领导人的爱好不说,仔细分析云南白药的经营数据,就不难看出它为什么痴迷炒股。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为了挣钱;或者说,主业已经挣不到更多的钱了,副业一时半会也搞不起来。
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云南白药虽然是一家医药企业,但是它6成以上的营收来自于“商业销售收入”,也就是批发零售药品的收入,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只有9%。
自家生产的药品、牙膏这些“工业销售收入”虽然只占了营业收入的35%,却贡献了超过70%的毛利。
更奇葩的是,毛利率低的商业销售业务这3年增长了31%,毛利率高的工业销售业务这3年只增长了9%。
所以说,与其说云南白药是一家医药企业,还不说它是一家日化企业更为合适。
作为一家医药品牌,云南白药有16%的收入来自于健康事业部的云南白药牙膏,而这16%的收入贡献了整体40%的毛利。
现在云南白药牙膏已经做到22%的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再往上走,难度就越来越大了。
在这种增长快的业务不挣钱,挣钱的业务已经增长不动的情况下,云南白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把业绩增长的希望寄托在炒股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都是老字号,为什么片仔癀就能成为“药茅”,远远抛开云南白药呢?
03
在中国药企中,只有云南白药和片仔癀这两家拥有“绝密”配方,专利永不过期,可谓是天然的垄断,有很深的护城河。
但是,对比资本市场的表现,云南白药的营业收入是片仔癀的4倍多,市值还不到它的一半。
也就是说,云南白药的业务规模很大,摊子铺得很开,但是利润薄,赚钱能力远远比不上片仔癀。
2021年第三季度报显示,云南白药的毛利率是28%,净利率8.65%;而片仔癀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52.97%和33.72%。
净利率比你毛利率高,这怎么比?
这种差距我们从市场定位来看。
片仔癀主打的是高端中药,主要成分是麝香、牛黄、蛇胆,都是高端中药材,一片卖到300多甚至500,目标客户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就下手买了。
左手喝茅台,右手片仔癀,一边伤肝一边护肝,大家都是酒桌上的王者。
所以,片仔癀和茅台都是中年人的“社交货币”,只要社会对这两者的价值认可不变,片仔癀就和茅台“涨价去库存”一样,越贵反而买的人越多,盈利能力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云南白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它,注定定位高不起来,只能卖平价产品,净利润率比不上片仔癀的毛利率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再从财报中来看研发、销售费用。
在普遍重营销而轻研发的中药行业中,云南白药是出了名的不爱搞研发。
2018年,云南白药的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39倍。
在云南白药“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的政策指导之下,2020年的销售费用终于“只”是研发费用的21倍了,达到了1.8亿。
当然,还不到营业额的1%。
这么做的后果其实也很显然,除了云南白药膏、创可贴、气雾剂和后来的牙膏这几样,云南白药在这几年已经很久没有“爆款”推出了。
研发投入少,没有拳头产品,只能大力搞营销来提振收入,这好像是个恶性循环,但是对云南白药来说,显然不成立。
因为它拿来炒股的“闲钱”就将近100亿。
也就是说,云南白药银行账户上躺着100多亿随时可以动用的现金流。
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宁愿拿到股市上去碰运气,把自己亏成“大韭菜”都不肯拿去投资到研发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唯心”的角度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搞中药的企业,其实很多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比起世界前十大药企每年几百亿美金,动辄十几年的研发才能出一款新药的效率,中药企业所有方子都是老祖宗的,不用自己开发,甚至还有“绝密”的待遇,不要太舒服。
我祖宗那辈的,把我这辈子的研发都弄完了,我就等着赚钱就行了。
但是,出生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从出生起就没有搞研发创新的基因,等到老祖宗的财富挖到头的时候,也很难再下什么大力气去开拓展新产品了。
容易的钱挣多了,就没有挣“辛苦钱”的本事了。
重新搭建一个研发团队,更重要的是重新让企业拥有一个研发的基因,这不是短时间的投入就能有效果的。
特别在医药行业,研发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周期投入,没有从一开始有这种基因,后人就只会乘凉,不会种树了。
04
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再加上云南白药,这三家“国药”企业,这两年可没少受质疑。
同仁堂前两年不断被爆出质量问题,片仔癀卖出天价引得质疑声不断,云南白药牙膏被曝出使用西药止血,而不是白药。
在一片片质疑声面前,国药的未来究竟在哪呢?
其实总的来看,中药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020年的出生率:不到1%。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必然了,而老人数量越多,无疑利好这些中药企业。
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了将来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面的支持也有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国药”们只要老老实实的不作妖,就能够很好的吃到时代的红利,更上一层楼。
要是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绝密”配方这头现金牛的基础上,把炒股、打广告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真正沉下心去做研究创新,带头进入养老、养生领域,说不定也能出一两家全球先进的制药企业。
隔壁的日本,有一家成功的案例。
武田制药,他们也是崛起于微末之中,用了60多年的时间把自己从一家小公司做成了“全球药品玩家俱乐部”的一员,成了“世界的武田”。
中国现在很多情况和上世纪的日本相似,经济增长从快开始放缓,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案例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借鉴,不过因为篇幅有限,武田的故事,我们有空再讲。
当然,讲到这些,我依然看好中药的未来。
但未来只掌握在企业,特别是创业者自己手中。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