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今天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正在发生,很多扎根于线上品牌的企业,在发展之后,现在都跑到线下去开店,像小米之家第10000家门店,在深圳欢乐海岸盛大开业,雷军亲自站台宣传。
而很多线下实体店的老板都想在线上做生意,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线上品牌为什么会在线下布局?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为什么小米从线上零售转到线下大量的开店?为什么从互联网上起步的品牌都在纷纷布局线下?
我想有5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线上建立品牌,在大量用户教育的同时,可以快速实现全国网络覆盖。
今天,中国的众多品牌,特别是国货新势力品牌,大多数都是通过线上快速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线上可以让品牌快速的起步。
如果这些消费品品牌用传统的营销策略,会怎么样?
传统的营销,品牌传播和销售通路是割裂的,中间有着巨大的缝隙。
一个消费品牌,如果光靠主流媒体和短短的广告时间做传播,只能做广泛的基础教育和品牌传播,线下大多都要做渠道和经销商,产品铺到哪里,销售才能做到哪里。
而线上,能够把渠道销售和品牌营销结合起来,传播的载体和实际的销售终端之间没有任何缝隙。
所以,今天的互联网效率更高。
小米,华为,他们都是从网上起步,通过各种种草,个人传播,用大型的发布会去拉动网络社交,带动网络自媒体,网络用户形成裂变式的大量传播。
这种传播比过去传统媒体的单线传播效率要高无数倍。
今天的线上可以借助于品牌的种草,培育大量的潜在顾客,这些客户可以通过线上直达的销售通路完成转化。
但是,即便如此,某些单价高昂的产品或者服务,还有使用场景很丰富的产品,线上带来的是线索和询盘,还很难立马转化,成交需要线下的实际体验。
就像小米,华为的手机和电脑,这些产品的顾客需要实际的交互和感受,需要试用才能决定购买。
二、网上实物销售高速成长,中高端和复杂产品的消费需求。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线上实物零售增长15.2%,但是总额只占中国全部零售的23.6%。
也就是说,即使有这么高的成长速度,76.4%的消费仍然是通过线下去完成。
对中老年群体来说,他们更习惯在线下购买。
对年轻群体来说,部分功能复杂的电子产品、要深度了解和强体验的产品、单价高的产品,也希望通过线下去完成。
三、“小米们”正在完善品牌布局,需要通过线下让品牌落地。
像小米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思路,早期小米以性价比进入市场,针对那些对智能机有需求,但消费能力不强的年轻人,他们熟悉线上,更喜欢在线上冲动购买。
但10年后的今天,小米开始通过分化品牌,不仅要守住中低端市场,也希望进入到高端市场。
从市场机会来说,小米希望在华为被美国打压,失去了高端市场,特别是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那部分用户,他们希望用高端品牌接替华为留下的空挡。
对这些消费更冷静,功能需求更复杂,需要良好体验的中高端用户,只是靠线上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些中高端人群经过的特定场所去接触,让他们在市场空白期产生对新品牌的记忆。
同时,借助于终端的零售帮他们产生销售机会。
所以,小米们在全国通过机场,一线、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高端社区店,大型SHOPPING MALL,这些高消费的场域,通过大量建立线下店铺,实现品牌的落地。
四,线上主攻核心品类,线下增加长尾销售。
从产品生态来说,线上的销售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的品类做主打,就像小米。
线上以手机作为主打品类,其他产品,特别是针对同一群顾客的跟随产品,可以在线上去展示,去跟随销售。
这些跟随产品因为缺少足够的宣传,所以销售仍然会受到不少的制约。就像小米家族系列当中的各种智能家居,智能电子类的产品等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这些产品,同样需要接触体验,需要深度了解。
通过线下店铺,不仅让小米的中高端手机有展示和销售机会,同时,也能让米家的相关产品都能充实到专卖店,一方面,让这些产品有销售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助于更多品类产品的展示,可以增加线下店铺的坪效。
五、未来没有所谓的线上品牌或者线下品牌。要想在市场上发展下去,必须线上线下高度融合。
线下品牌要通过线上做用户的接触,品牌升级,产品延伸,长尾销售。
线上品牌需要通过线下的店铺做产品体验,通过品牌的回顾以及产品的交互,去增加更多销售机会。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03
好了,我们再来听听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10月30日雷军发微博庆祝小米之家第10000家门店在深圳欢乐海岸正式开业。
欢乐海岸是深圳最热闹的餐饮消费位置,但是,开个专卖店有啥好热闹的?
我们都看过很多个小米之家,这家小米之家和前面9999家店区别在哪?
只是在于独栋、600平方、装修豪华高大上,还是有纪念意义数字的10000家?
先成为消费者,再成为投资者!
这是我的投资逻辑。
我去过小米在2015年9月北京当代商城开的第一家“销售、服务一体”的小米之家,也走过深圳的大部分小米专卖店。
除了作为消费者,我还作为投资者,聆听各类消费者的交流。
这个消息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
从营销传播角度看,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现在还看微博?
从企业发展发展角度,四年开2000家,年均500家,到一年开8000家,一下子提升了16倍的速度,小米是如何做到的?从哪些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但是都是比较碎片化的发散性思考。
我们研究团队对新零售行业的分析,沿用了“人货场”分析框架,我也和大家从这三个维度分享一点我的看法。
从人的角度,消费者群体看,深圳小米专卖店有一群来自香港的新消费群体,我在多个小米之家,都发现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万象新天地。
这说明小米已经从性价比品牌和消费者群体转变,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新零售核心群体,已经从80后转移到90后,企业家和投资人目前也正在开始瞄准00后。
新零售瞄准的是25岁黄金消费群体,我女儿是00后,今年21岁,正逐渐进入主流消费群体。
从货的角度看,新零售出现两大明显趋势。
1、耗材。
类似小米生态的素士公司,我家里用了4把电动牙刷,耗材就是牙刷头,两个牙刷头59元,比传统一个牙刷还贵。
还有香薰的冲牙器和香薰胶囊,这是把牙膏的市场份额都抢了。
2、成瘾性产品。
从场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卖场、专卖店。
新零售对场的有了重新的定义,不只是表面装修的高大上、有特点、还要有晒点。
什么是晒点呢?
就有朋友圈晒图的亮点。
其实,更深一个层次来看,就是真正打造一个道场?
道场?有没有让人蒙圈?
大家有没有发现华为、小米专卖店的风格都有一种苹果风。
不是因为它们都请了苹果公司的设计师,采用大玻璃的设计风格,而是模仿了苹果的道场风格。
你要理解这个专卖店的底层逻辑,大家都知道乔布斯被称为乔帮主,为什么?
大部人认为就是一个外号,但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乔布斯成功让苹果公司成为了宗教式品牌。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婚礼是位禅师主持的,也是他的老师。
宗教是流传千年的组织,如果将企业按照千年宗教来打造,百年企业似乎就是一个很低的标准。
千年的宗教组织有什么特点?
宗教组织有六大特点:
1、经文,像圣经、佛经。
2、道场,像教堂、寺庙。
3、教主,也就是精神领袖。
4、符号,像佛家的万字,基督教的十字架。
5、有传道士或布道者。
6、有庄严的仪式感。
2017年我到了纽约第五大道的苹果旗舰店,门口就是标准性的玻璃门,这是果粉心中圣殿、教堂。
在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的十年悼念日,这里放满了纪念乔布斯的照片、鲜花,这就是道场的感觉,忍不住让信徒、粉丝来朝圣。
当你理解这个“场”的底层逻辑之后,你现在进到苹果、华为、小米,会不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好,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先和大家聊到这里,下次再和大家聊聊如何借鉴宗教组织六大特点打造一个百年企业。
04
最后是资深企业家、单仁行专栏作者士老帽老师。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讲: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如今的商业模式,不是从线上到线下的流量引导,就是线下成功后,想着到线上分一杯羹。
再不然,城市包围农村,到三四线城市历练模式,自我感觉良好了,再推向全国。
还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试图在不擅长的领域赢得突破,忘记了“知其雄,守其雌”的道理: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
今天我们的时代,貌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正在被“快鱼吃慢鱼,群鱼吃大鱼”所取代。
所以成立60年的沃尔玛、成立81年的麦当劳与成立26年的亚马逊作为世界商业成功的三大参照物,被互联网平台公司冲击的凌乱不堪。
结果呢?热热闹闹,尘埃落定,击鼓传花之后,还是实力的世界,还是实体经济的未来。
大家还记得那个国安社区吧!
2018年,它曾骄傲的宣布,到2020年将进入全国100个三线以上城市联动运营,门店总数将达到1万家,累计注册用户6000万户、2.5亿人,能够覆盖7亿人口。
今天呢?几乎销声匿迹。
当盒马鲜生、苏宁小店等零售巨头瞄准了社区,盯上了团购,面对规模采购和市场公平,大家又将如何在品质和价格上服务好民生福祉呢?
它们又将怎样地坚守阵地,不欺弱逞强,不与民争利,做大优势,与百姓和谐共生呢?
这让我想起,无数经济行为都是“地头蛇经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有成为商业天下第一的基因,但是缺少做大做强的必要与意义,不免让人感慨万千。
疫情反复,不可抗力正在成为改变许多商业模式的动因。
商业模式各有千秋,但是购买力与购买者总量一致,也一直在那里。
乡下的小卖店,城市商超与社区店,都服务着民生,许多都是黎民百姓做些养家糊口的营生,但是却不得不面对互联网的冲击,直播的转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给力所能及的人留口饭吃和生存空间,不然的话,进攻不成,把阵地也丢了,才真的会得不偿失。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