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数字化的人才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再好的体系,再正确的方向,没有人做就无法落地实现,没有对应的人才执行,企业转型就会困难。
在数字化改造传统企业的时候,全球平均35%岗位技能正在发生变化。
这一次圆桌论坛,我们就来谈一谈数字化时代下的人才画像,看看我们企业的人才需要往哪方面转型和提高?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我们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一直都比较薄弱,无论是管理意识、管理者水平还是流程制度都需要逐步追赶。
唯一能对企业产生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就在数字化。
对企业经营来说,数字化的经营是让企业从混乱到精细,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精确经营发展的重要阶段。
企业的数字化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过程。
企业的数字化需要理念,需要工具,更需要人才。
什么是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人才,是拥有数据化思维,有能力对多样化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进而在特定领域转化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跨领域专业型人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数字化人才需要的技能分为三类:
第一类、拥有信息和通讯方面的基础技能。
这是我们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基础数字技能,比如说我们能够使用常见的软件、浏览网页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
第二类、拥有信息通讯的专业技能。
提到这个,我们脑海就会想到“程序员”这三个字了。
实际上,它的范围会更广,主要包含了开发信息通讯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数字技能,比如编程能力、网页设计能力、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能。
第三类、就是信息技术方面的补充技能。
也就是说,要能辅助解决特定数字技能或者数字工具和平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能够处理复杂信息、与合作者和客户沟通、提供方案。
数字化人才的关键不是技能本身,而是需要拥有数字连接的理念。
在不同的资源之间进行数字化标签的设置,以及未来进行高效匹配模型的梳理和设计能力。
就像我们所提到的企业人才数字化。
从目前人才管理的基本属性信息,比如公司员工的姓名、性别、年龄,曾经毕业院校、过去的工作经历,建立这些信息标签。
接着,要对每个人工作当中的绩效,持续的培训经历、成绩,企业内部的奖惩、性格以及擅长的方面,去打上能力标签,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人才档案。
从企业岗位绩优的人才相关要素的分析,做岗位优秀人才画像,和现有岗位相比较,知道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和提升。
所有的这些标签和要素,都必须要有基础的数据积累,特别是要对人力做丰富的标签设置。
每一个标签维度,都是为了去挖掘人员的潜力。
我还注意到,国外的一些企业和机构,对于数字化人才的教育已经走在前列了。
就像互联网巨头谷歌,专门开展了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培养更多了解数字营销生态的人才。
他们请来人力资源的专家,通过具体的业务模型,通过配套的工具提升数字化的理念,把每个人的表现都放在一个数据库里进行分析,确定在未来岗位的匹配度。
还有像芬兰大学分享的在线教育层面的数字化能力。
这里面,有着谙熟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有专门进行分析的数据标签,以及拥有数字工具去积累和完成相关的数据模型,才能真正把人才的数字化落实下去。
03
好了,我们再来听听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数字化,是在信息技术IT的基础上,演变起来的。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每隔3-5年就有新的IT热点需求和开发技术,IT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变革当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计算机普及、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当下流行的5G、Python、人工智能、大数据、云、VR/AR 等新技术和新趋势。
IDC预计到2022年,全球65%的GDP都将由数字化技术所驱动。
而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规划当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麦肯锡在对全球800名企业高管的调研报告显示,85%的企业已经在加快实现数字化对于业务的赋能转型。
各行各业都正在迎来大面积的数字化转型,大量岗位都急需数字化赋能,数字化人才将会迎来爆发式的需求增长。
比如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字化管理师、数字化运营人员、短视频直播人员都成为数字化转型期的热门岗位,有着大量的人才缺口。
那企业数字化人才的招聘和培训,该如何入手?
从企业组织架构和数字化浪潮中来看,我把企业需要的人才分为三类:数字化专业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
1、数字化专业人才,是指精通一些硬核的科技技术,例如前端、后端、算法研究,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对于非数字化的专业公司来讲,这部分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去做。
2、数字化应用人才,是能够将IT为特定领域赋能,核心是提高业务效率和价值,例如财务、市场营销、产品和运营等等,提升业务效率和价值;
3、数字化管理人才,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是推动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核心人才。
除了CEO以外,还有首席技术官CTO、首席信息官CIO、首席开发官CDO,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战略布局,引进不同的人才,整合外部的技术资源。
先从基本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到把握“工程师红利”,把技术带入到业务体系当中,沉淀到细分的应用场景里。
04
最后是资深企业家、单仁行专栏作者士老帽老师。
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
答案是:人才!
专家到杂家,通才到复合型人才,这些所谓人才对于企业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当企业需要转型的时候,专家与通才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无论是培养还是引进人才,企业都需要忍痛割爱,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
数字经济时代,从城市到乡村,谁都是数字经济的受益者、应用者。
智能手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身体的一个器官,移动支付更是无处不在。
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够成就商业价值。
那么,数字经济还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才?
数字经济的形成有自然而然,更是政策应对的必然,二者之间像极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与鸡妈妈对峙,老鹰一动,鸡妈妈会甩尾,就会有小鸡掉队。
一家企业,不过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为了迎合而改变,为了匹配而改变。
这样做,对,还是不对?
关键是看,你所从事的行业,和你对工作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只是面临“为我所用”与“为我所有”的问题。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如此而已。
工业化与数字化的逻辑,像极了传统与现代,种苹果的与卖苹果的逻辑不一样,卖苹果可以千变万化,种苹果仿佛还离不开阳光空气水。
一个人不能写一手好字,但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断不需要谁说三道四,人才的评判标准,是不是匹配?
一个人赢得比赛,靠的是自己的强大,而不是期待对手的错误,更不是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多变的需要,盲目改变。
前几天,B站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街头调查,这个小视频想必许多人都看到了:
西安是哪个省的省会?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答案让人啼笑皆非。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吗?不知道地理知识很可笑吗?
这个问题本身,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你老了!
为改变而改变,也会适得其反。
2021.08.27-